《张国荣的死》
徐 江
季节之交、清明前后,都是上天收人的日子。刚参加完一个朋友父亲的悼念仪式,回到家,就在网上看到张国荣的事情。转天早起,才打开手机,信息又进来了:“张国荣跳楼而死”。传媒盛世,资讯虽然发达,却总给人冷冷的感觉。
张国荣突然辞世,给奥斯卡之后无话题可炒的媒介,又找到了继续发财的动力,这是不言而喻的。好在人心不等于媒体,它赚我们的钱,我们却多少还可以从它拿来交换的种种小道消息上,捕捉一丝人性的微光。
罗大佑说:张国荣是一个才子,一个不愿看到自己老去的人。应该算是对张国荣之死所做的根源性总结。在这个基础上,什么不满足于近年事业止步不前,什么为了新情人与老情人有隙,甚至胃病、着魔,都不过是“全豹”身上的点点斑痕罢了。
男人的一生,是很少能用“风华绝代”来概括的。比起女人,我们都或多或少显得有些沉重和浑浊。但张国荣当得起这四个字。如果不信,你就听听他的歌,想想他的《纵横四海》、《东邪西毒》、《霸王别姬》、《新夜半歌声》还有《风月》吧。甚至那部并不成功的《新上海滩》,他演绎的“许文强”也并非像“发哥迷”们认为的那样一无看点。至少,在这部片子里人们发现一个同性恋艺人,并不时时刻刻都是那么娘娘腔。那多少也算是对我们自作聪明见识的一种纠正。晚年的张国荣被艺人们昵称为“哥哥”,不知道能不能算这种“纠正”的又一佐证。
一年前,张国荣曾说自己应是“双性恋”,因为如果当初没被第一个女友拒绝,自己恐怕不会成为后来这种人。这说法我信。在同性恋的形成案例中,是不乏一些人感情受挫,而最终改变性取向的。现在回想张的这段披露,不能不感慨:人和人性的能力,实际上是很有限的。
唯一的不同只在于,坚持与否。
唯一的遗憾只在于,张国荣这样的中国演员,三十年也不一定能出现一个呀。
《 “张国荣诈尸”》
徐 江
看到一个消息说,有人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街头目睹酷似去年跳楼身亡的张国荣,还有鼻子有眼说张不但没死,跳楼身亡也是他亲手安排的假相,这样做可能是厌倦了现在的生活,希望以此作一种了断……更不着边际的说法是王家卫已经闻讯跑到南美去找人,要求“张国荣”出演自己的下部新片……看来张的魅力确实大,已经到了死后别人编鬼故事的地步。
不过我倒对张国荣是否真的如此受拥戴表示怀疑。须知,“人走茶凉”,不止是中国,也是在全世界通行的一则“公理”。要是按照今天,大有在华语受众界发展成与“猫王”、梦露、列侬等著名艺人生死传奇齐名的——张国荣受欢迎的盛况来看,张当初是大可不必为事业停滞等原因而抑郁、进而自杀的。近似的例子还有陈百强,有人说陈在世时经常恼火自己的声望不能超过谭咏麟和张国荣,可是人死了以后,给人的感觉好像和另两位也没差多少……所以说,对死人的怀念,多多少少有那么一种起哄驾秧子的倾向。而且,这起哄的始发点还未必就是歌迷影迷,有好多都是娱乐版的编辑们没好稿子,拿捕风捉影的稿子填空“填”出来的。
诈尸不怨死者,而怨亲友,谁让你把猫往灵堂里放呢——北方的民间传说里,每每对“诈尸”有着这样的“责任追究”。名艺人“诈尸”,按说也不例外——首先是个人确有一定魅力,英年早逝,让走火入魔的崇拜者们惋惜得不行;二是传媒需要卖点,否则娱乐业真要被黄安这样没潜力、也没眼眉的钱串子搞垮了,大家的日子也都不会好过;三是大伙儿实在没看点呀——连张学友都退隐江湖、刘德华都进化成歌王影帝、谢霆锋都混成内地中超联赛嘉宾了,你说这世道,大家不寄希望于死人活过来,也确实有点说不过去。
毕竟,这是个奇迹的年代——甭管是好的奇迹,还是坏的奇迹。
评论